股票杠杆开户:外汇交易行业简史上世纪末九十年代,在线外汇交易初露头角。十年多的光景,它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、媒体争相报导的“金融新星”。投身外汇交易的人越来越多
<炒股杠杆平台>外汇交易行业简史:从初露头角到金融新星的崛起之路?炒股杠杆平台>
外汇交易行业简史
上世纪末九十年代,在线外汇交易初露头角。十年多的光景,它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、媒体争相报导的“金融新星”。投身外汇交易的人越来越多,提供的服务和科技也越来越发达,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行业——零售外汇行业。
目前,嘉盛、福汇、Fx Pro等外汇经纪商已雄心勃勃地准备上市,花旗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大佬也跟风,推出了服务百姓的炒汇业务。有意思的是,就连比尔-盖茨也按捺不住,当起了美国外汇经纪商Oanda的股东。而微软旗下的MSN,已经和丹麦经纪商——盛宝银行联合推出了MSN 外汇平台。
在这里,金投网()编辑和读者朋友们一起,先回顾整个行业的历史,再跑到在线交易兴盛繁荣的国家里,细细地观光一番。
行业诞生
论起在线外汇交易的诞生,一家名叫Money 的公司居功至伟。正是它发明了第一款外汇交易平台,老百姓坐在家里,动动鼠标就能炒外汇了。后来,创始人又和行业的有识之士们一道,积极地推动白宫,给美国的外汇行业引入了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,保障了客户的资金安全。
行业诞生期,是业内人士摸黑前进的年月。这一时期打下了重要的行业基础--指明了获利模式,写下了游戏规则,培育了一批行业人才,为后来的兴盛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进入监管时代
行业迅速扩大,然而不如意事不约而至。这时候也出现了一批不良公司,专门欺诈客户。它们通过黑平台*或卷款潜逃的方法,侵吞客户资金,客户投诉不断,行业的纷乱让潜在客户踌躇门外。
那些诚信经营、励志进取的外汇经纪商有苦难言,有什么方法,才能使诚信公司与不良公司划清界限?美国提供了经典范例。
美国的一批行业先行者注意到没有行业监管的话,很可能陷入失控的状态,于是向华盛顿的国会议员建言,最终促成《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(2000年版)》(CFTC Act)的达成。这项由克林顿总统签署的法案,使得美国零售外汇行业进入了法制管理的时代。大量的不良公司被清洗出局。
除了美国之外,截止至2010年底,英国、瑞士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、香港、新加坡、以色列、塞浦路斯、迪拜均针对零售外汇外汇交易行业简史:从初露头角到金融新星的崛起之路?,设立了政府和/或行业自律监管。有的监管机构是大一统的混业监管,就像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局(FSA)和瑞士的金融市场监管委员会(FINMA),有的就专门针对某个行业,如美国的国家期货协会(NFA)。从上述国别可以看出,凡是建立起监管的国家,大多有着发达的金融业。
除了美国之外,截止至2010年底,英国、瑞士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、香港、新加坡、以色列、塞浦路斯、迪拜均针对零售外汇,设立了政府和/或行业自律监管。有的监管机构是大一统的混业监管,就像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局(FSA)和瑞士的金融市场监管委员会(FINMA),有的就专门针对某个行业,如美国的国家期货协会(NFA)。从上述国别可以看出,凡是建立起监管的国家,大多有着发达的金融业。
未曾照到的角落
不过,在许多国家,金融监管还是落后于产品创新。比方说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,对股票、期货、国债、保险、资产管理进行了监管,独独没有照顾到在线外汇行业。
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买卖外汇,而是必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--必需与银行交易,客户只能接受银行高得吓人的点差和手续费。通常来说,与英美相比,这些国家的外汇交易费用要高出十倍以上。
在这种政策环境的拘束下,无法诞生合乎本地法律的外汇经纪商,造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,地下外汇的活动异常活络,例如台湾。
下面,让我们看看各国政策的变迁。
美国
2000年前,行业混沌期
对全世界而言,零售外汇行业都是一个新兴领域。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,在普通民众的眼中,外汇还是个陌生事物。当时的外汇产品,只包括一些外汇期货合约,单一简陋。2000年前,美国的在线外汇交易刚有雏形。因为入行的门槛较低,提供外汇交易的公司数量一度达到四五百家。
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就是"鱼龙混杂",一方面,一些公司通过积极的创新,完善获利模式和行业游戏规则,期望后来的成功;另一方面,一些公司干脆铤而走险,利用平台滑点等伤害客户,或者在客户要求提款的时候,百般刁难,拖延时间,同时引诱客户,再次入户,落入轮回之中,万劫不复。
为了打击这些害群之马,行业监管应运而生。
2000至2002年,美国行业阳光化
2000年到2002年这两年,美国实现了零售外汇的行业阳光化、交易专业化、价格透明化。关键因素有二。一是美国政府部门(CFTC)和行业自律组织(NFA)的监管介入;二是电子交易平台的普及。
2000年,《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(2000年版)》(CFTC Act),赋予了CFTC法律权限,使得美国零售外汇行业进入法制管理时代。几家领头的外汇公司,FXCM、MG、Gain,带头注册了CFTC和NFA的会员,开始积极配合CFTC和NFA相关的规定,公开公司的股东资料,披露财务报表,让客户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外汇公司的资料,甚至还有客户投诉的资料。从2000年起,CFTC加大执法力度,将所有的地下外汇公司移送法办,不然就是驱逐出境。同时,要求所有提供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公司在CFTC注册,公开财务资料,并逐年提高净资本额从25万美金到500万美金。那些还能活下来的外汇公司都乐于配合这些新出台的政策,因为大家知道,外汇保证金这行业的春天终于来了。
2002至2008年,行业繁荣期
到了2002年底,芝加哥许多知名的期货公司,也发现了这个庞大的商机,开始提供外汇现货保证金交易。包括曾经盛名一时的美国上市瑞富和死对头曼氏,都开发了网上外汇交易平台,让期货客户用互联网炒外汇。
有一些期货公司,比如说 & Forex,干脆不搞期货,专心发展外汇交易。也有知名的网上股票公司,列如E*Trade,全美最大的网上股票公司,也开始提供外汇下单服务。
但真正的行业大事件,还是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集团的加入。德意志银行与FXCM合作,推出了dbFX的品牌,花旗则以作为外汇品牌,争夺零售外汇市场。此类金融大佬声名赫赫,对于提升行业形象,吸引客户入资很有帮助。这样,在2008年,外汇零售行业开始向主流金融行业进化,无论是著名的财经电视台CNBC,还是F1大赛,都能经常看到外汇经纪商的广告和访谈。
在这一时期,外汇经纪商真正回归到产品的基本面,不再只靠经纪人拉客户,朋友介绍朋友,儿子和妈妈借钱,你骗我投资,我等你输钱的方式,而是开始强调外汇交易的公平,交易平台的研发,以及发展胜出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势。
2008年之后控制风险时代
2008年,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《农场法案》(),进一步增强了CFTC全面监管场外零售外汇业务的权限。在这项法案中,CFTC获得了尚方宝剑,可以对场外零售外汇活动设定规则。在统治外汇经纪商的旅途上,CFTC获得了里程碑式的法律授权。
这法案除了将外汇保证金公司的净资本额提高到2000万美金之外,还将外汇经纪商的地位更进一步的提升。在此之前,所有在CFTC注册的公司,不管是搞期货还是弄外汇的公司,都统一称为FCM( ),而从2008年开始,外汇公司独立称为FDM (Forex ),以和期货公司有所区隔。在2010年,从事零售外汇业务的经纪商,甚至有了一个更细致的单独类别REFD( ,零售外汇交易商)。
经过了这么多年,外汇保证金公司终于媳妇熬成婆,在金融市场上真正拥有了独立的一席之地。后来,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,美国政府领教了金融杠杆的双刃剑的厉害,开始了去杠杆化的进程。
2010年10月18日,美国外汇行业开始降低交易杠杆,主要货币的杠杆调整为五十比一,而次要货币对则调整为二十比一。
2008年之后,控制风险成为美国外汇行业的主基调。
英国
英国采用混业监管,也就是说,无论是期货、外汇还是股票交易外汇入门 pdf,都由一家统一的监管机构来监管。这家机构就是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(FSA UK)。
FSA UK( , )位于英国伦敦,金丝雀码头,北克隆内路25号。
FSA UK是非官方性质的非营利独立组织,是根据英国《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》,( and Act 2000)成立的。它不属于政府机构,而是由英国金融业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公司,运营收入则来自于被监管的这些金融公司所缴交的会费,但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则由英国财政部官派。
FSA UK制定行业规范,调查非法经营,并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力。只要是在英国成立非银行性质的金融公司,都必须在FSA UK登记注册,并接受FSA UK的监管。
英国佬对于金融诈骗可真的是当做一回事来看,特别成立一个单独的事业部来经营。英国的监管单位对于不公平的交易特别介意,所以政府特别开了个网站,教导客户在受到不平等对待的时候,如何自救与自保。
本文的版权归属于[炒股杠杆平台]。未经许可,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擅自复制、传播、修改或用于商业用途。本文链接:http://wwww.tyjjkj.com/html/gupiaoganggankaihu/1006.html